马克思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教学工作 | 教师队伍 | 课程建设 | 科研工作 | 文件制度 | 党群工作 | 相关下载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
2018-11-13 19:28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党的喉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讲好中国故事,突出近现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救亡图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艰难探索与不懈奋斗的历史主流,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国家独立与人民解放、由极度贫穷落后到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的历史本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更加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

2.坚持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注重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要求,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把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和启发式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不断建设规范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3.进一步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理论的深度与广度,把重庆地方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行业企业文化资源以及校史的相关内容融入教学活动,努力做到深入浅出,贴近地方建设、学生专业、学校发展。通过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一步梳理教材的重点难点,围绕课程教学宗旨,以学生关注的疑点、热点为突破口,形成系列问题,构建相关专题,扎实做到释疑解惑,以理服人,发挥理论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实现学有所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4.进一步完善“中班集中上课、小班分散讨论、课后延伸学习”的三位一体专题化教学模式,做到上课有高度,注重理论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分析透彻,以史鉴今贴切,有说服力;讨论很规范,突出学生能力的锻炼,初步的历史思维与分析能力,较好的文字表达与口头语言展示能力,信息技术运用与组织协调能力,等;自学严要求,强调课后延伸学习的实在性,以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参与,以课堂的检查督促学生参与,以总评的成绩考核学生参与,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多维学习交流课堂教学模式。

5.进一步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课外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拓展性和延伸性。在进一步落实近现代纪录纪实文献片赏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选读的基础上,积极建设“重庆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以中心为依托,开展学生对重庆红色文化之旅的实践教学,体验重庆红色文化,感悟中国革命红色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的宝贵精神。同时,积极组织开展近现代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系列讲座,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主题讲座,深化学生对教学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实践教学让学生行有所思。

6.进一步加强在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建设,实现网络教学。做到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预习、作业等上线,学生能够及时查询学习情况,并进行网上答疑交流。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料的建设,一是注意收集相关教学资料,二是及时上传在线,通过大量的网上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并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和纳入学业成绩考核范畴,把自主学习真正落实。此外,利用网络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考核,加强对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历史常识知识掌握的检查。

7.坚持讲座教学的科学理论性,提高理性认识和感染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是以理服人,心悦诚服。近现代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系列讲座将以教材为蓝本,着重精选重点难点和热点疑点问题,邀请校内外相关论题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梳理剖析总结,大学生对某一问题形成系统的深刻的认识,帮助其由点的认知提高,促进其对面的认识升华,强化课堂学习效果,提升获得感。

8.坚持团队协作,共同成长进步。以共同的目标为引领,定期的活动为平台,相互的合作为纽带,建设生动活泼、有序高效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明确分工,既有一定的主攻职责的差异,更有相互的支持支撑,形成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的合力。

9.坚持开放合作,协同育人。团队秉承海纳百川的精神,主动积极与院内校内的其他同仁开展交流合作。其一,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大学生的实际,做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其二,可以寻求支持和帮助,更好地实现团队宗旨,达到同向同行的育人理想。同时,主动积极地走出去,与校外专家、单位合作,借助和利用多种社会资源为大学生的成才成长服务,协同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8 重庆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大学城重庆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401331 网站管理 重庆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