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重庆日报》发表学院教师何志武教授的理论阐释文章《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全文如下: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其在促创新、扩消费、稳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作为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平台经济不仅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要求,一方面,要加大对平台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统筹指导。围绕实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平台经济发展目标,坚持打造产业链、培育生态链、优化价值链三维协同,探索具有重庆特色的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新路径。
坚持数实深度融合,打造平台经济产业链。一是加大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总部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通过专业化的产业服务,壮大产业平台的规模。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按照“平台+龙头”双擎驱动模式,大力支持长安汽车、智飞生物等龙头企业搭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行业AI大模型基座,服务产业链相关企业,形成重庆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链式反应”。三是推广“华为+智能工厂”的赛力斯模式,借力国内外头部平台的技术优势,通过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焦数字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打造平台经济导向的重庆先进制造产业链。四是实施“重庆产业数字化服务商培育计划”和“上云用数赋智”专项行动,通过平台经济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促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平台化运营服务。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平台经济生态链。一是加快建设重庆自贸试验区试点的“数字口岸”,设立跨境数字贸易平台,实现电子单证、通关服务、跨境支付等涉外商贸全流程数字化。二是搭建“渝商出海”数字化服务平台,实施“数字渝商”培育工程,通过专业化数字化平台,让渝商高效开拓国际市场,让重庆制造走向全世界,形成高水平内陆开放型数字高地。三是创新平台经济支撑机制,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平台经济研究院,深入探索重庆平台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参考。鼓励高校创办“AI+电商学院”等新型平台,实行“订单式培养+平台孵化”双轮驱动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培育平台经济急需人才。将平台经济领军人才纳入重庆市特殊人才,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等环节给予“绿色通道”便利,共同营造平台经济优质生态链。
坚持合理有序竞争,优化平台经济价值链。一是针对平台经济多跨界、多模态、难监管的特征,探索建立“扶持监管双驱动”的新型市场模式。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实施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企业“上云”等重点工程。创新发展电商物流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稳健发展金融服务平台,规范引导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二是实施平台分级分类管理。针对电商、社区团购等民生平台,实行“平台备案制+白名单制”,既便捷从业者,也保障民生;针对头部平台,实行“穿透式监管+社会责任报告制”,确保头部平台运营全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三是完善平台经济的行业公平制度。针对平台经济中常见的“低价补贴”“全网最低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需要建立快速警示响应机制和惩戒制度,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环境。针对“算法歧视和大数据杀熟”等现象,需出台阳光算法指导规范,推行平台算法定期审计制度,把算法审计不合格的平台纳入黑名单,强化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秩序,鼓励创新创造。四是构建平台经济的权益保护制度。为有效保障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平台经济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需健全社保、薪酬及休假制度,推行人性化管理和温情化服务。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出台平台数据采集、使用、存储等管理制度,确保平台数据采集使用合法化、存储本地化、监管常态化。建立健全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防范消费者个人信息被非法滥用,维护好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生态。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科技大学分中心 何志武教授)
网址链接:https://epaper.cqrb.cn/cqrb/2025-04/07/008/content_rb_344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