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教学工作 | 教师队伍 | 课程建设 | 科研工作 | 文件制度 | 党群工作 | 相关下载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文件制度>>上级文件>>正文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的通知
2019-07-02 16:36  

教社科函〔2019〕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实施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进一步建强建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使之成为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强战斗堡垒,我部研制了《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同时,《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教社科〔2017〕1号)废止。

教 育 部

2019年4 月17 日


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

(2019年本)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具体要求

组织领导与管理

组织领导与管理

领导责任

1.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学校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校长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每学年分别到学院至少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少于2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少于1次,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校领导和分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校领导要主动研究学院工作,对学院开展经常性工作指导。

2.校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分别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重点工作,会议决议及时落实。推动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发展,主动争取与有关部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有计划地安排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

3.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双一流”建设方案进行重点建设,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建设经验,持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机构设置

1.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擦亮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开设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统一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职数合理,按政治强,学术强,作风好要求配备齐全,勇于担当作为。班子成员是中共党员,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有奉献精神,开拓进取,群众认可。

3.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按课程分别设置教研室(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结合实际设置教研室(组),党政工团组织机构健全,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机构运转有效。

工作机制

1.制定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既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要求,又与本地或本校重点学院建设要求相一致。

2.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院的基本功,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学院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学院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有关干部任用、党员队伍建设等工作,由党组织会议研究决定,涉及办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党组织先研究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健全学院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

3.完善学院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

基础建设

1.学校在保障学院正常办公经费的基础上,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

2.保证学院办公用房,原则上教授有独立的教研用房。

3.配备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硬件设备和图书资料室,图书期刊、音像资料齐全,更新及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教学组织

1.按照本、专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10方案”,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开课,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打牢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

2.落实课程学分及对应学时,不挪用或减少课堂教学学时。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合理安排教务,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有序衔接,原则上晚间和周末不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避免教师周课时安排过于集中。

3.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的最新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教学大纲。

4.推行中班教学,班级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00人。推广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

5.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专业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教学实施

1.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健全严格的新教师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课互评制度、集中命题制度等,组织教师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

2.具有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制度,建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课程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3.探索考试评价方式改革,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改革

1.系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注重改进教学模式,提倡专题教学,注重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培育推广形式多样、效果良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培育推广“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有特色的品牌课。

2.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用好社会大课堂,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落实学时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原则上覆盖全体在校学生,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3.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开发在线课程,建设名师名家网络示范课,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4.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平台,广泛开展大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教学考评

1.强化课堂教学纪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

2.具有完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监测管理制度。

3.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将教学质量和水平作为首要评价标准,确保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着力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实效性。

4.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以“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己有人”为根本标准,在学生评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探索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退出机制。

师资配备

1.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素养要求,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教师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

2.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教师岗位,制定计划加快配齐建强专职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应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或相关学科背景;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是中共党员。

3.选聘高水平专家担任特聘教授,统筹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八支队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

4.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通过培训、访学、教学比赛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学科设置

1.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依托机构,严格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及二级学科设置相关规定,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属二级学科。

2.明确二级学科带头人,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学科研究成果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和规范。

科学研究

1.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开展科研,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深入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原创性研究,加强贯穿于党的创新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及时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深入研究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紧紧围绕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有明确的二级学科归属和研究方向。

3.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开展科研成果评优奖励,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支持力度。

4.支持教师经常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研讨交流。有条件的学院积极举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的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学术会议,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

人才培养

1.探索建立本硕博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条件的高校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已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高校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武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为祖国和人民矢志奋斗的信念。

2.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本学科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基本要求,开设核心课程。

3.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设置与教学、中期综合考核、科研训练、学位论文开题和答辩等环节管理规范,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4.导师遴选和日常管理严格,保证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时间。

5.支持专职教师攻读本学科博士学位,安排中青年教师国内外研修。

社会服务与社会影响

决策咨询

1.积极组织教师围绕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总结开展调研,提交咨询报告。

2.支持教师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重要文件、报告等起草工作,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

理论宣讲

1.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2.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宣讲团,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

3.支持教师在主流媒体刊发有影响的理论文章,创作通俗理论读物、音像作品,参加各类媒体政论节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支部建设

1.围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提高组织力和领导力,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按照有利于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活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调整优化支部设置,推行在教研室设置教师党支部,把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年级上,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严格“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每月至少固定半天时间开展党日活动,组织师生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和党员名师工程,创设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示范岗,使师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建立师生思想政治状况定期研判制度,通过日常联系、谈心谈话等渠道,了解分析师生思想特点和变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师德师风

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在职培训管理全过程。

2.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扎实推进师德建设,模范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文化建设

1.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体现时代性和实践性。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学院文化,凝练体现办院目标的院训。

2.引领校园文化,提升理论品质,组织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学习活动。高水平教师积极担任学生理论社团指导教师,履行好指导、引导、服务、联系责任。

3.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引导师生建设良好的政治文化,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8 重庆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大学城重庆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401331 网站管理 重庆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