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Basic Laws)》教学大纲
制定时间:2021年3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
(二)课程代码:3FM0341A
(三)学分/课内学时:3学分/48学时
(四)课程类别:通识教育
(五)课程性质:必修/理论课
(六)先修课程:无
(七)后续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课程教学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隶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
“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法治思维,增强法治意识,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一)具体目标
目标1: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科学内涵,能运用所学知识、理论、方法正确看待和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目标2:践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能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目标3: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切实具备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崇高道德修养和基本法治素养,真正把课堂所学理论和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教学单元 |
评价方式 |
社会责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分析和评估专业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
毕业要求指标点6 |
目标1、2、3 |
专题1—10 |
实践项目 课堂表现和日常操行 期末考试 |
可持续发展: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专业实践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毕业要求指标点7 |
目标1、2、3 |
专题1—10 |
实践项目 课堂表现和日常操行 期末考试 |
职业规范:具备正确的道德认知和法治观念,能够在专业实践、社会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
毕业要求指标点8 |
目标1、2、3 |
专题1—10 |
实践项目 课堂表现和日常操行 期末考试 |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 号 |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 (知识点) |
学习产出要求 |
推荐学时 |
推荐教学方式 |
支撑 教学目标 |
备注 |
1 |
第一专题 开启人生新征程 |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3.大学之道—如何以充实的大学生活奠基未来 |
1.了解新时代和自身面临的各种转变 2.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
4 |
讲授、讨论 |
目标1.2.3 |
绪论 |
2 |
第二专题 人生的青春之问 |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2.正确的人生观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
1.了解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社会,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2.理解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
6 |
讲授、讨论 |
目标1.2.3 |
第一章 |
3 |
第三专题 树立科学理想信念放飞青春梦想 |
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2.崇高的理想信念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
1.正确认识科学的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3.明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
4 |
讲授、讨论 |
目标1.2.3 |
第二章 |
4 |
第四专题 弘扬中国精神 做忠诚的爱国者 |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
1.把握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2.认清爱国主义在当代的时代价值,做忠诚的爱国者 3.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
6 |
讲授、讨论、实践 |
目标1.2.3 |
第三章 |
5 |
第五专题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坚定价值观自信 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
1.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 2.坚定价值观自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3.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
2 |
讲授、讨论、实践 |
目标1.2.3 |
第四章 |
6 |
第六专题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
1.认识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 2.理解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的现实意义 3.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自觉践行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锤炼个人品德 4.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主义劳动观念,能以实际行动弘扬劳模精神 5.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
8 |
讲授、讨论、案例、实践 |
目标1.2.3 |
第五章 |
7 |
第七专题 让法治成为信仰 |
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 3.培养法治思维 |
1.认识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法律体系 3. 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 |
4 |
讲授、讨论、案例、 |
目标1.2.3 |
第六章 |
8 |
第八专题 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
1.宪法基本知识 2.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 |
1.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确立的制度 3.掌握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2 |
讲授、讨论、案例、实践 |
目标1.2.3 |
第六章 |
9 |
第九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 |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要求 |
4 |
讲授、讨论、案例、 |
目标1.2.3 |
第六章 |
10 |
第十专题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与履行法律义务 |
1. 民法典与民事权利义务 2.劳动法 3.刑法与大学生违法犯罪 4. 民事诉讼法 |
1.了解常用的基本法律知识 2. 树立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法治意识 |
8 |
讲授、讨论、案例、 |
目标1.2.3 |
第六章 |
(二)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实施双师专题化教学模式,课堂讲授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基础理论知识讲解、案例分析、课后作业、课后复习预习和课内、外答疑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教学。
2.主题活动
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情景剧、演讲、辩论、研讨等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情感体验、环境熏染中实现教材理论知识迁移和内化的教育目标。
2.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深入社会开展理论宣讲、志愿者服务、社会调研、微视频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培养法治素养,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内容及成绩构成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成绩评定方式 |
成绩占总评分比例 |
目标成绩占当次考核比例 |
学生当次考核平均得分 |
目标达成情况计算公式 |
目标1 |
人生的青春之问, 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中国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期末考试 |
60% |
100% |
A3 |
|
目标2 |
人生的青春之问, 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中国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实践项目 |
20% |
100% |
A1 |
|
目标3 |
人生的青春之问, 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中国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课堂表现日常操行 |
20% |
100% |
A2 |
|
总评成绩(100%)=实践项目(20%)+课堂表现和日常操行(20%)+期末考试(60%) |
100% |
—— |
—— |
|
(二)平时考核成绩评定
1. 实践项目:通过实践项目开展非标准答案考核,占总评分20%。(学生以课程教学的某一个内容为依据,自行设计主题,自定展示形式,宣讲学习成果。)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对应目标 |
目标2:践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能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
考查点 |
具备争取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认知,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
总评分占比 |
20% |
评分标准 |
A(90-100分) |
主题鲜明,理论联系实际准确;展示形式有特色,效果好。 |
B(80-89分) |
主题鲜明,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展示形式较有特色,效果较好。 |
C(70-79分) |
主题较鲜明,理论联系实际一般;展示形式一般,效果一般。 |
D(60-69分) |
主题基本鲜明,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展示形式欠佳,效果欠佳。 |
|
E(0-59分) |
主题不够鲜明,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未达到预定的效果 |
课堂表现、日常操行:通过课堂表现、日常操行的表现评定成绩,占总评分20%。
对应目标 |
目标3: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切实具备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崇高道德修养和基本法治素养,真正把课堂所学理论和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考查点 |
具备正确的思想认识、道德认知和法治意识,能够遵守教学规则,能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总评分占比 |
20% |
评分标准 |
A(90-100分) |
按时出勤,参加课堂活动积极,效果好。 |
B(80-89分) |
按时出勤,参加课堂活动比较积极,效果较好。 |
C(70-79分) |
偶有迟到或早退(2次以下),参加课堂活动积极性一般,效果一般。 |
D(60-69分) |
偶有旷课(2次以下),参加课堂活动积极性一般,效果一般。 |
|
E(0-59分) |
经常旷课(3次以上),参加课堂活动不积极。 |
五、参考学习资料
推荐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二)参考资料: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0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5.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4.
制订人:王小兵、关 平 审核人:徐 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