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教学大纲
制定时间:2020 年 3 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二)课程代码:3FM1126A
(三)学分/课内学时:2/32
(四)课程类别:通识教育
(五)课程性质:必修/理论课
(六)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七)后续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而进行的艰辛探索与不屈的奋斗,尤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以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懂得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懂得中国共产党自始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掌握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基本规律,进一步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自豪感和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为行动指南,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进一步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推动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具体目标
目标1: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由此中国人民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掌握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目标2: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掌握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目标3: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目标4: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自觉地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尤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目标5: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懂得珍惜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要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进一步坚定共同理想,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教学单元 |
评价方式 |
1.思想政治素养 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
单元一 单元二 单元三 单元四 单元五 单元六 |
平时作业 阶段测试 试卷考试 |
2.解决问题能力 明辨是非、判断方向,科学评价历史,正确把握现实。 |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
单元一 单元二 单元三 单元四 单元五 单元六 |
平时作业 阶段测试 试卷考试 |
|
|
|
|
|
|
|
|
|
|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填写说明:“教学内容”应简明扼要填写知识点,要能支撑课程目标的实现;“学习产出要求”应主要填写学生学习后达到的相关能力;“推荐学时”为相应课内学时;“推荐教学方式”为主要包括讲授、研讨、案例、实验等,每个单元可有一种或多种。
序 号 |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 |
学习产出要求 |
推荐学时 |
推荐教学方式 |
支撑 课程目标 |
备注 |
1 |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洋务运动的兴衰;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辛亥革命的失败。 |
1.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历程; 2. 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3. 掌握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教训。 |
10 |
讲授和讨论 |
目标1 目标2 目标4 目标5 |
|
2 |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1.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 2. 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以及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必然性; 3. 掌握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
6 |
讲授和讨论 |
目标1 目标2 目标4 目标5 |
|
3 |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1. 了解国民党南京政府的性质及其统治,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及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2. 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形成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正确认识反“围剿”斗争的失败; 3. 掌握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
4 |
讲授和讨论 |
目标1 目标2 目标4 目标5 |
|
4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
1. 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实质及其严重的罪行,以及中国人民奋起抗击的历史进程; 2. 理解抗日战争是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的协力合作、共同抗击日寇的战略局面; 3. 掌握中国共产党为抗战胜利实施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
4 |
讲授和讨论 |
目标1 目标2 目标4 目标5 |
|
5 |
为新中国而奋斗 |
两个中国之命运;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
1.了解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新中国而进行的艰苦努力与奋斗的历程; 2.理解土地改革推行、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兴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等促进建设新中国事件的意义,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3.掌握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
4 |
讲授和讨论 |
目标1 目标2 目标4 目标5 |
|
6 |
新中国辉煌的历史征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1.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头二十年建设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一脉相承的关系; 2.理解探索中的失误甚至错误的性质与原因; 3.掌握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南巡讲话的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及其根本原因与主要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4 |
讲授和讨论 |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
|
(二)教学方法
1.在线自主学习
教师依据教材设计系列问题,指导和要求学生阅读在线教材、课件、教案等,完成相应基础知识测试,思考回答疑难问题。
2.课堂专题学习
(1)采用启发式教学,以系列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获得正确的认知。
(2)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以国史国情设问,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分享对问题的思考。教师点评并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大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讲事实、摆道理,引导大学生总结规律,师生分享历史启示。
(3)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源等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拓展互动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献,撰写读书笔记,或观看视频资料,撰写观后感,或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撰写体验感悟,或要求完成习题(简答、论述题、材料等题目),考查运用能力,或完成测试(单选、多选、判断等题目),考查基础知识掌握,等等。
注意:教师通过在线布置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与督促,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产生的问题通过在线、课堂等方式与教师及时沟通。教师对学生在不同环节反映出的不足进行反省并及时进行调节。关键在落实各个环节。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内容及成绩构成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成绩评定方式 |
成绩占总评分比例 |
目标成绩占当次考核比例 |
学生当次考核平均得分 |
目标达成情况计算公式 |
目标1.掌握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探索与奋斗历程,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及其斗争历程 |
阶段测试 |
5% |
100% |
B1 |
|
闭卷考试 |
10% |
100% |
C1 |
目标2.掌握历史与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选择,进一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
阶段测试 |
5% |
100% |
B2 |
|
闭卷考试 |
10% |
100% |
C2 |
目标3.掌握历史与人民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选择,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社会主义救中国,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
阶段测试 |
5% |
100% |
B3 |
|
闭卷考试 |
10% |
100% |
C3 |
目标4.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演变进程,进一步自觉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做行动指南。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历程 |
阶段测试 |
5% |
100% |
B4 |
|
闭卷考试 |
5% |
100% |
C4 |
目标5.培养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不断提高历史分析和判断是非与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
综合运用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史国情,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对我们的深刻启示 |
平时作业 |
30% |
100% |
A |
|
闭卷考试 |
15% |
100% |
C5 |
总评成绩(100%)=平时作业(30%)+阶段测试B(20%)+ 闭卷试卷C(50%) |
100% |
—— |
—— |
|
备注:A=平时作业,B=阶段测试,C=闭卷试卷
(二)平时考核成绩评定
大作业1次,“红色经典纪录纪实文献片赏析”,是非标准化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下列内容中的一部纪录纪实文献片观看:灿烂的古代中华文明;近代西方入侵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的早期探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新中国的诞生及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前进;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结合教材的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上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某个片段,撰写感想,支持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目标5,共占总评分30%。对应目标的评分标准如下:
对应目标 |
目标1.掌握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探索与奋斗历程,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目标2.掌握历史与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选择,进一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 目标3.掌握历史与人民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选择,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目标4.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演变进程,进一步自觉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做行动指南。 目标5.培养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不断提高历史分析和判断是非与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
考查点 |
学生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及其思想觉悟的提高。重在内化于心。 |
总评分占比 |
30% |
评分标准 |
100% 至 90% |
优秀: 观看纪录纪实文献片;主题正确鲜明;真情实感,联系自身实际好;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字迹清楚,字数合格。 |
89.9% 至 80% |
良好: 观看纪录纪实文献片;主题正确鲜明;真情实感,联系自身实际较好;论证比较充分,逻辑清晰;字迹清楚,字数合格。 |
79.9 至 70% |
中等: 观看纪录纪实文献片;主题正确鲜明;真情实感,能够联系自身实际;论证一般,逻辑清晰;字迹清楚,字数合格。 |
69.9% 至 60% |
合格: 观看纪录纪实文献片,或观看与本课程相关的电影;主题正确鲜明;真情实感一般,没有联系实际;论证一般,逻辑清晰;字迹清楚,字数合格。 |
59.9%至 0 |
不合格(重做): 内容与本课程无关;或主题不鲜明;或条理混乱;或字迹模糊;或字数严重不足。 |
五、参考学习资料
推荐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7版,书号ISBN9787040494839
参考资料1:《毛泽东选集》1-4卷,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书号ISBN9787010009193
参考资料2:《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下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2版,书号ISBN9787509809815
参考资料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249-1978)》上下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1版,书号ISBN9787509809501
参考资料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阅读文献汇编与导读》,陈洪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版,书号ISBN9787562480150
课程中心在线学习网址: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01044276.html
制订人: 徐东 审核人:倪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