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代码:G209006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学时:36 学分:2
适用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安全工程领域共用
先修课程(预备知识):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负责人:倪先敏
二、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1:从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出发,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帮助学生深化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对应石油毕业要求1.3;对应安全毕业要求1.3
2. 课程目标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的主题;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会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并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对应石油毕业要求2.10;对应安全毕业要求2.10
3.课程目标3:理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理解党的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领会解决党内当前存在的问题,应对党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能用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原则要求分析党的建设。进一步树立拥护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对应石油毕业要求8;对应安全毕业要求8
4.课程目标4:把握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以及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政策;认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和优势;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以及当前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自觉筑牢抵御西方思想的防线,提高思想免疫力。树立理性爱国意识和国际大视野,认清本专业的国际发展态势和趋势,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对应石油毕业要求9.10;对应安全毕业要求9.1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课程单元1.导论 (支撑课程目标1.2.3.4)
单元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理论观点,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了解中国当代的历史任务,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和发展,学习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学习过程:教师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等方式组织4学时的课堂教学;学生在4学时课堂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互动,课后自学教材以及相关原著。
效果检测:根据学生的课堂笔记检测。
(2)课程单元2.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支撑课程目标1)
单元学时:4
学习目标:把握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学习内容: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当代中国国情概述;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
学习过程:教师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等方式组织4学时的课堂教学;学生在4学时课堂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互动,课后自学教材以及相关原著。
效果检测:采用课堂提问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3)课程单元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支撑课程目标2)
单元学时:6
学习目标: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道路;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情况; 认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学习内容:经济和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学习过程:教师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等方式组织6学时的课堂教学;学生在6学时课堂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互动,课后自学教材以及相关原著。
效果检测:采用课堂提问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4)课程单元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支撑课程目标2)
单元学时:4
学习目标: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及其特点;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总体情况。
学习内容:政治和政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多党制;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稳定。
学习过程:教师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等方式组织4学时的课堂教学;学生在4学时课堂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互动,课后自学教材以及相关原著。
效果检测:主要以课堂提问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5)课程单元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支撑课程目标2)
单元学时:2
学习目标: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任务和要求;认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和途径。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和任务;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制度以及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学习内容:文化和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文化传承、借鉴与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学习过程:教师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等方式组织2学时的课堂教学;学生在2学时课堂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互动,课后自学教材以及相关原著。
效果检测:主要以课堂提问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6)课程单元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支撑课程目标2)
单元学时:2
学习目标:掌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认识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意义、目标和着力点;认识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任务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
学习内容: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和体制;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学习过程:教师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等方式组织2学时的课堂教学;学生在2学时课堂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互动,课后自学教材以及相关原著。
效果检测:主要以课堂提问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7)课程单元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支撑课程目标2)
单元学时:2
学习目标:把握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本要求;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任务;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内涵和要求。了解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学习内容:生态与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学习过程:教师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等方式组织2学时的课堂教学;学生在2学时课堂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互动,课后自学教材以及相关原著。
效果检测:根据学生笔记检测。
(8)课程单元8.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支撑课程目标3)
单元学时:2
学习目标:把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学习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危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全面从严治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学习过程:教师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等方式组织2学时的课堂教学;学生在2学时课堂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互动,课后自学教材以及相关原著。
效果检测:主要以课堂提问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9)课程单元9.当代中国与世界(支撑课程目标4)
单元学时:4
学习目标:把握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以及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政策;认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和优势;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学习内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内涵;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学习过程:教师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等方式组织4学时的课堂教学;学生在4学时课堂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互动,课后自学教材以及相关原著。
效果检测:根据学生的课堂笔记检测。
10.课程单元10.讨论(支撑课程目标1.2.3.4)
单元学时:6
学习目标: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研讨式学习方法,能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以团队合作方式开展主题研修研讨学习,锻炼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资料信息的收集分析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党的中央文件、经典著作等。
学习过程:教师制定学习篇目,学生自学,分组研讨,将研讨成果形成研讨报告,制作课件,每小组选派1-2名代表上台发言。
效果检测:根据学生的研讨报告、PPT和发言表现检测。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
成绩构成:最终成绩=作业(10%)+社会热点问题讨论 (20%)+期末考试(70%)
评定标准:
1.作业:撰写小论文一篇,要求不少于1500字,观点明确,论述充分。
2.社会热点问题讨论:要求至少参加一次课堂讨论,收集资料,制作讨论课件。
3.期末考试:撰写课程论文一篇,要求手写,不少于3000字,观点新颖,论述充分。
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9月版。
(2)推荐参考资料
1.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 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0.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学习出版社2011年版。
11. 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2. 杨世文,李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1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3)学习网站
环球时报网、参考消息网等
七、说明
本大纲根据2018石油、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0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