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Ⅰ (Maoism and Outline of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Ⅰ)
教学大纲
制定时间:2020 年 3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适用专业: 全校各本科专业
(二)课程代码: 3FM1123A
(三)学分/课内学时:2学分/ 32学时
(四)课程类别:通识教育
(五)课程性质:必修/理论课
(六)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七)后续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Ⅱ
二、课程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用于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意识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当前国情、世情以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理性思考解决问题的出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具体目标
目标1:能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难点知识;能全面准确识记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难点知识;能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活学活用,能用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抵制“西化”、“分化”图谋。
目标2: 能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难点知识、能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科学含义、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
目标3:能对所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体系中学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能科学理性分析热点问题、国家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求实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树立法治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法纪法规。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教学单元 |
评价方式 |
能够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学科专业相关背景知识,将相关思想理论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评价专业实践和复杂专业问题,能科学预判相关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毕业要求指标点6 |
目标1-3 |
单元1、单元2、单元3、单元4、单元5、单元6、单元7、单元8、单元9、单元10 |
作业、课堂互动讨论、考试 |
具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政党建设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毕业要求指标点8 |
目标1-3 |
单元1、单元2、单元3、单元4、单元5、单元6、单元7、单元8、单元9、单元10 |
作业、课堂互动讨论、考试 |
能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识和应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
目标1-3 |
单元1、单元2、单元3、单元4、单元5、单元6、单元7、单元8、单元9、单元10 |
作业、课堂互动讨论、考试 |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 号 |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 |
学习产出要求 |
推荐学时 |
推荐教学方式 |
支撑 课程目标 |
备注 |
1 |
导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
1.能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国情;2.能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3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
2 |
讲授、案例、研讨等 |
目标 1-3 |
|
2 |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条件及过程;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
1.能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过程;2.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活的灵魂;3.能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4 |
讲授、案例、研讨等 |
目标1-3 |
|
3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基本纲领、道路、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于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
1.能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掌握新民主革命基本内容;3.认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 |
4 |
讲授、案例、研讨等 |
目标1-3 |
|
4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社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改造对于今天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解决完全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错误认识。 |
1.能了解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理解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
4 |
讲授、案例、研讨等 |
目标1-3 |
|
5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
1.能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2.掌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3.认识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
自学 |
讲授、案例、研讨等 |
目标1-3 |
|
6 |
邓小平理论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2.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深刻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3.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6 |
讲授、案例、研讨等 |
目标1-3 |
|
7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1.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2.深入理解并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3.掌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的重大意义。 |
4 |
讲授、案例、研讨等 |
目标1-3 |
|
8 |
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1.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2.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3.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4 |
讲授、案例、研讨等 |
目标1-3 |
|
9 |
讨论 |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讨论题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将每一组的讨论结果制作成PPT,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
学生能够根据学习需要组建学习小组、把组内的学习成果在班级展示,能够对学习主题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
2 |
研讨 |
1-3 |
|
10 |
复习 |
教师串讲教材重点内容 |
学生能系统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面临的问题。 |
2 |
讲授 |
1-3 |
|
11 |
合计 |
32学时 |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运用案例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及网络辅助平台教学,同时注意通过问题探究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引导指导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专题学习。将教学内容设置为若干个专题,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探讨式、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理论问题,并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班级QQ群、学习通等平台让学生发表见解,并将学生有深度的观点放在班群里,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激发思考,产生思想共鸣。
2.分组讨论学习。每学期安排两次课堂分组讨论。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置为讨论题目,让学生根据小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收集素材,在小组内发言,小组将最精彩的内容汇集总结,以课件、微视频、抖音等多种方式呈现,在全班展示小组团队学习成果。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3.网络学习。将课件、教案讲稿、音频、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发布在课程中心,安排学生在线学习,并在线回答学生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加深理解和认知。将一些网络学习资源设置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相应任务。同时,通过课堂提问和电子作业检测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内容及成绩构成
课程考核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重要内容,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部分。平时考核采用平时作业、课堂分组讨论等方式评定学生成绩;期末考核采用上机抽题考试评定学生成绩。各课程目标的考核内容、成绩评定方式、目标分值建议如下: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成绩评定方式 |
成绩占总评分比例 |
目标成绩占当次考核比例 |
学生当次考核平均得分 |
目标达成情况计算公式 |
目标1:能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难点知识;能全面准确识记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难点知识;能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活学活用,能用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抵制“西化”、“分化”图谋。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
期末考试 |
60% |
100% |
D1 |
|
目标2:能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难点知识、能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科学含义、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
作业1 |
10% |
100% |
A1 |
|
作业2 |
10% |
100% |
A2 |
目标3:能对所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体系中学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能科学理性分析热点问题、国家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求实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树立法治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法纪法规。 |
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出勤、学生听课纪律、学生听课情况、学生课堂参与。 |
分组讨论 |
10% |
100% |
B1 |
|
课堂表现 |
10% |
100% |
C1 |
总评成绩=两次作业(20%)+课堂讨论(10%)+课堂表现(10%)+期末考试(60%) |
100% |
—— |
—— |
|
(二)平时考核成绩评定
1.大作业:大作业2次,支持目标2,对应目标的评分标准如下:
对应目标 |
目标2:能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难点知识、能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科学含义、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 |
考查点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
成绩比例 |
20% |
评分标准 |
A(90-100分) |
按时提交作业,正确率达到90%-100% |
B(80-89分) |
按时提交作业,正确率为80%-89% |
C(70-79分) |
按时提交作业,正确率为70%-79% |
D(60-69分) |
按时提交作业,正确率为60%-69% |
|
E(0-59分) |
没有按时提交作业,且正确率低于60% |
|
|
|
|
2.课堂分组讨论:课堂分组讨论一次,支持目标3,占总评10%。对应目标的评分标准如下:
对应目标 |
目标3:能对所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体系中学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能科学理性分析热点问题、国家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求实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树立法治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法纪法规。 |
考查点 |
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
成绩比例 |
10% |
评分标准 |
A(90-100分) |
围绕主题选材典型、生动有感染力,论点清楚,论证有力,逻辑严密,课件图文并茂。语言表达流畅,术语正确规范,充分结合时政知识、有小组见解,无常识错误,组内分工合作,协作程度高,成果充分体现了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
B(80-89分) |
围绕主题选材较为典型、较生动较有感染力,论点清楚,论证较为有力,逻辑清晰,课件图文并茂,但图文不够协调。语言表达较流畅,术语正确规范,充分结合时政知识、有小组见解,无常识错误,组内分工合作,协作程度较高,成果总体体现了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
C(70-79分) |
能围绕主题选材、有一定生动性和有感染力,论点较为清楚,论证较有力,有一定逻辑性。课件以文字为主。语言表达通顺,术语正确规范,能结合时政知识、有小组见解,无常识错误,组内有分工合作,但协作程度不高,成果总体上体现了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
D(60-69分) |
能围绕主题选材,但素材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论点不够清楚,论证不够有说服力,逻辑性不强,课件制作粗制滥造,只有文字无图片且课件字体太小或者与背景无色差,整体辨识度差。语言表达不够通顺,术语正确规范,能结合时政知识,无常识错误,组内有分工但无合作,成果只体现了少数小组成员的努力。 |
E(0-59分) |
不能围绕主题选材,论点不清楚,论证毫无说服力,无逻辑性,课件制作粗制滥造,只有文字无图片且课件字体太小或者与背景无色差,整体辨识度差。语言表达通顺,术语使用不正确规范,不能结合时政知识,出现常识错误,组内有分工但无合作,成果只体现了个别成员的努力。 |
3.课堂提问与表现:支持目标3,占总评10%,包括听讲情况、参与课堂互动、回答提问、考勤等,考勤不加分,但要扣分。对应目标的评分标准如下:
对应目标 |
目标3:能对所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体系中学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能科学理性分析热点问题、国家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求实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树立法治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法纪法规。 |
考查点 |
出勤、学生听课纪律、学生听课情况、学生课堂参与。 |
总评分占比 |
10% |
评评分标准 |
A(90-100分) |
按时出勤,参加课堂活动积极,效果好。 |
B(80-89分) |
按时出勤,参加课堂活动比较积极,效果较好。 |
C(70-79分) |
偶有迟到或早退(1次),参加课堂活动积极性一般,效果一般。 |
D(60-69分) |
偶有旷课(2次),参加课堂活动积极性一般,效果一般。 |
|
E(0-59分) |
经常旷课(3次),参加课堂活动不积极。 |
成绩构成:最终成绩=两次作业(20%)+课堂分组讨论(10%)+课堂表现(10%) +期末考试(60%)
五、参考学习资料
1.推荐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2.推荐参考书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
中共中央宣传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制订人: 唐远华 审核人:倪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