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教学工作 | 教师队伍 | 课程建设 | 科研工作 | 文件制度 | 党群工作 | 相关下载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课程建设
2018-12-05 16:20  

思想道德与法治(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Legality》教学大纲

制定时间:2023年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

二 )课程代码:3ML1132A

(三)学分/课内学时:3学分/48学时

四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

五 )课程性质:必修/理论课

六 )先修课程:无

七 )后续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二、课程教学目标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下简称“德法”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 ,隶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

“德法”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

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帮助引导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学习法治思想、养成法治思维,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一 )具体目标

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科学内涵,掌握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理论和原则并能灵活运用。

目标2能力目标——塑造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

养和法治素养,践行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基本要求,在职业行为中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职业行为中成为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评价方式

社会责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分析和评估专业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毕业要求指标点6

目标1、

2、3

专题1—11

实践项目

课堂表现和讨论

期末考试

可持续发展 :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专业实践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毕业要求指标点7

目标1、

2、3

专题1—11

实践项目

课堂表现和讨论

期末考试

职业规范 :具备正确的道德认知和法治观念,能够在专业实践、社会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毕业要求指标点8

目标1、

2、3

专题1—11

实践项目

课堂表现和讨论

期末考试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 )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号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

(知识点)

学习产出要求

推荐

学时

推荐教

学方式

支撑

教学目标

备注

1

第一专题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

新人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3.大学之道—— 不断 提 升

思想道德素

质和法治素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征、成就及奋斗目标

2.肩负历史使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3.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自觉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4

讲授

讨论

目标1.2.3

绪论

2

第二专题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1.树立高尚的人生目的

2.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理解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社会,正确认识人的本质,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及其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认识人生价值

3.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反对错误人生观,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6

讲授

讨论

实践

目标1.2.3

第一章

3

第三专题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2.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3.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放飞青春梦想

6

讲授

讨论

实践

目标1.2.3

第二章

序号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

(知识点)

学习产出要求

推荐

学时

推荐教

学方式

支撑

教学目标

备注

4

第四专题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

精神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2.做新时代忠诚的爱国者

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1.掌握中国精神的基本内

涵,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2.理解爱国主义在当代的时代价值,做忠诚的爱国者

3.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

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6

讲授

讨论

实践

目标1.2.3

第三章

5

第五专题

明确价值

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坚定价值观自信

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

2.坚定价值观自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3.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4

讲授

讨论

实践

目标1.2.3

第四章

6

第六专题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3.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认识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

2..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3.理解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的现实意义

4.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锤炼个人品德

5.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主义劳动观念

6.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8

讲授

讨论

案例

实践

目标1.2.3

第五章

序号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

(知识点)

学习产出要求

推荐

学时

推荐教

学方式

支撑

教学目标

备注

7

第七专题

遵守法律规范

参与法律实践

1.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及其运行

1.理解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及其运行

2

讲授

讨论

案例

目标1.2.3

第六章

8

第八专题

学习法治思想

建设法治中国

1.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建设法治中国

1.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意义,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2.掌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主要内容

3.掌握建设法治中国的主要内容

2

讲授

讨论

案例

目标1.2.3

第六章


第九专题

增强宪法意识

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2.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3.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1.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2.理解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3.认识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宪法意识,忠实履行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4

讲授

讨论

案例

目标1.2.3

第六章

10

第十专题

培养法治思维

提升法治素养

1.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2.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

务(以民法典、大学生犯

罪预防为例)

3.提升法治素养(以权利救济为例)

1.了解常用的基本法律知识

2.树立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法治意识

3.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

6

讲授

讨论

案例

实践

目标1.2.3

第六章

(说明:实践学时不得少于6学时 ,参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执行)

(二)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实施双师专题化教学模式,课堂讲授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基础理论知识讲解、案例分析、课后作业、课后复习预习和课内、外答疑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教学。

2.主题活动

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情景剧、演讲、辩论、研讨等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情感体验、环境熏染中实现教材理论知识迁移和内化的教育目标。

2.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深入社会开展理论宣讲、志愿者服务、社会调研、微视频制作、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培养法治素养,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 )考核内容及成绩构成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成绩评定

方式

成绩占

总评分比例

目标成绩

占当次考核比例

学生当次

考核平均

得分

目标达成情况计

算公式

目标1: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

德观和法治观的科学内涵,掌

握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理论和原则并灵活运用。

担当复兴大任 ,成

就时代新人

领悟人生真谛,把

握人生方向

追求远大理想,坚

定崇高信念

继承优良传统,弘

扬中国精神

明确价值要求,践

行价值准则

遵守道德规范,锤

炼道德品格

学习法治思想,提

升法治素养

期末考核(机房闭卷随机抽题)

60%

100%

A1

×60%

60

目标2:践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能够具备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治素养,

正确对待人生问题和矛盾,身

体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基

本要求,在职业

行为中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

设者

担当复兴大任 ,成

就时代新人

领悟人生真谛,把

握人生方向

追求远大理想,坚

定崇高信念

继承优良传统,弘

扬中国精神

明确价值要求,践

行价值准则

遵守道德规范,锤

炼道德品格

学习法治思想,提

升法治素养

专题实

践项目

(非标

准答案

试题考核)

20%

100%

A2

×20%

20

目标3: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具备积极人生追求、高尚

思想境界、崇高道德修养和基本法治素养,能够将“立大志、

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

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成为担当

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

职业行为中成为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

担当复兴大任 ,成

就时代新人

领悟人生真谛,把

握人生方向

追求远大理想,坚

定崇高信念

继承优良传统,弘

扬中国精神

明确价值要求,践

行价值准则

遵守道德规范,锤

炼道德品格

学习法治思想,提

升法治素养

课堂表现

日常操行

20%

100%

A3

总评成绩(100%)=实践项目( 20%)+课堂表现和日常操

行(20%)+期末考试(60%)

100%

——

——

(二)平时考核成绩评定

1.实践项目 :通过专题实践项目开展非标准答案考核,占总评分20%。(学生以思想道德素质或法律素养的某一个内容为依据,自行设计主题,自定展示形式,宣讲学习成果。)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对应目标

目标2:践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能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治素养,正确对待人生问题和矛盾,身体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基本要求,在职业行为中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考查点

具备正确的思想认识、道德认知和法治素养 ,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总评分占比

20%

A(90-100分)

主题鲜明,理论联系实际准确;展示形式有特色,效果好。

B(80-89分)

主题鲜明,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展示形式较有特色,效果较好。

C(70-79分)

主题较鲜明,理论联系实际一般;展示形式一般,效果一般。

D(60-69分)

主题基本鲜明,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展示形式欠佳,效果欠佳。

E(0-59分)

主题不够鲜明,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未达到预定的效果

2.课堂表现、日常操行:通过课堂表现、日常操行、先进事迹等综合评定成绩,占总评分20%。

对应目标

目标3牢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具备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崇高道德修养和基本法治素养,能够将“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职业行为中成为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

考查点

具备正确的思想认识、道德认知和法治素养,能够遵守教学规则和日常操行规范,能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评分占比

20%

A(90-100分)

参加课堂活动积极,日常操行表现优秀、学习效果好。

B(80-89分)

参加课堂活动比较积极 ,日常操行表现比较优秀,学习效果较好。

C(70-79分)

参加课堂活动积极性一般 ,日常操行表现一般,学习效果一般。

D(60-69分)

参加课堂活动积极性不足,日常操行表现欠佳,学习效果欠佳。

E(0-59分)

参加课堂活动不积极,日常操行表现较差,学习效果较差。

五、参考学习资料

(一 )推荐教材: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本书编写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二)参考资料: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2022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0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3.《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4.白凤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读本》,北京:红旗出版社,2019

5.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制订人:关平 审核人:姜华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8 重庆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大学城重庆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401331 网站管理 重庆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