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从来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职业,而是社会的良心和风尚的引领者。《荀子·修身》云: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思政课教师更应成为师道尊严的楷模、特殊社会责任担当者,成为“四有”好老师。2023年6月19日,一场以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政课教师主题党日活动在江津白沙镇中等师范教育历史陈列馆开展。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的16人,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总支部统筹部署和指导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党支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党支部。
江津白沙镇中等师范教育历史陈列馆,是2021年新建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为重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战时期的“第二陆军医院”。馆设序厅、百年中师薪火相承、深耕巴渝兴教川渝、江津师范春风化雨、时代印记师范华章四个部分,是一所全面展示我国中等师范教育百年发展历程的综合性展览馆。
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将百年中师的辉煌与艰难呈现了出来。在展览馆里,思政教师党员们一边仔细观看细心揣摩,一边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交流探讨。大家认为,教师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担当,任重道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所说,“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教育强必先教师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一定不能辜负人民的厚望。做合格的四有好老师,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员教师们纷纷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在参观百年中师的发展历程板块时,党员们的感触特别多,他们认为,国家兴教育兴,教育强国家强。因为百年中师的艰难与辉煌表明,单纯的教育救国强国是没有出路的,尽管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为振兴教育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全国五万万四千万同胞中有四万万多文盲。新中国的成立,才促进了教育的真正兴盛和人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同时,教育的繁荣又培养了一批批国之栋梁,推动国家的昌盛富强,教育之强夯实了国家富强之基。
在参观师范教育蓬勃发展的辉煌篇章时,党员们更是情绪高昂,他们认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人民教育的根本。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民教育,当年苏区在教学内容上切合实际、深入浅出,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在教育管理上因地制宜、民主办学、自力更生、勤俭办校,都给我们以借鉴和启发。
参观结束后,大家感慨于中师教育百年的历程,认为作为教师党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思政课必须以问题导向,紧扣社会反映时代,全面充分了解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同时精研经典,深耕教材,循循善诱,通俗易懂,做到以理服人,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教师党员应该一定要成为这样的好老师,履行义务,践行使命,为实现党的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撰文/徐东 张晓玲 摄影/刘剑波)

